涵江新媒体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调查报告出炉,美国不装了,布林肯改口:北溪事件是“巨大机会”

2022-10-04| 发布者: 涵江新媒体|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俄欧之间的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炸,已经差不多有一周了,俄罗斯,欧盟,都已经针对此事做出过表态。除了波兰以...
手机壁纸大全

俄欧之间的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炸,已经差不多有一周了,俄罗斯,欧盟,都已经针对此事做出过表态。

除了波兰以一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说“感谢美国”之外,俄罗斯和欧盟内的一些主要国家,尤其是德国,对此事的表态都是痛斥的。

从正常逻辑来看,不管俄罗斯和北约之间的关系有多么紧张,北溪管道都是民用基础设施,任何在战争中攻击民用基础设施的行为,都是不人道也违反国际法的。

因此,当“北溪-1”、“北溪-2”管道都出现破坏以后,像俄罗斯和德国那样,第一时间站出来反对的反应是非常合理的。

那么这时候问题就出现了,在这件事情上被视为得益者的美国,针对这么一件明显违反国际法的事情,却从一开始就表态模糊。不管是从此前的污蔑俄罗斯是“凶手”,还是拜登拒绝回答相关问题,都向外传达出一种不同寻常的意味。

道理很简单,美国正在满世界的找理由抹黑俄罗斯,真要是俄罗斯做的,甚至只要不是美国做的,美国情报机构肯定会抓住这个机会,疯狂往俄罗斯身上泼脏水,但美国偏偏对此相当克制。

甚至于,在事发后的第一时间,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回应此事时,还像模像样地说“发生这样的事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俄罗斯总统普京在针对此事回应时,说“盎格鲁撒克逊人对北溪管道实施了破坏”,显然指的是英国和美国。

再加上现在,瑞典和丹麦两国发布的最新调查报告,已经确定了北溪管道出现泄漏的原因,就是由水下爆炸引起的。而这次爆炸的规模,相当于数百斤炸药的爆炸引起的,也就是说,基本上可以认定这次爆炸是人为的,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英美两国是罪魁祸首的嫌疑,就更加大了。

而在这种背景下,美国终于不装了,布林肯在针对此事做出的最新表态中,不仅没有指责这种攻击民用设施的行为,是不道德且违反国际法的,而且还大言不惭地说,这对于欧洲来说,是一个彻底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依赖的机会,并承诺美国会为欧洲伙伴提供帮助。

美国之所以做出这番表态,其实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美国需要向欧盟,乃至俄罗斯表明态度。说白了,北溪管道被炸以后,俄欧两方固然损失很大,但毕竟管道是可以修复的。

如果这件事不但没能促使俄欧关系彻底恶化,反而让欧盟意识到危机感,跑去跟俄罗斯一起,修复这条天然气管道了,难道美国还去再炸一次吗?那岂不是逼着欧盟跟美国翻脸?

因此,美国通过这种一点都不委婉的方式,告诉欧盟这是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依赖的巨大机会,实际上也是在表明美国的态度,即就算欧洲和俄罗斯重新修好了管道,美国也可以再次为欧盟创造这样的“机会”。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说出来不做,和做了不说,会取得截然不同的效果。简而言之,美国把自己的态度,刻意表现得这么明显,就是摆明了告诉欧盟,美国不想看到俄欧之间还有任何能源贸易,如果欧盟不配合,那么美国就自己亲自动手去达成这一点。

实际上,这样做当然是损害欧盟利益的,但是现在俄欧关系恶化,美国又打着“帮欧盟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依赖”的名义,欧盟就算心里对美国不满,也没法说。

第二,破坏俄罗斯基础设施这口锅,实在是太大了。除了美国自己以外,欧盟中亲近美国的那些小国,包括乌克兰,根本承担不起。

一旦最后调查结果证明是乌克兰,或者波兰等欧洲国家干的,那么俄罗斯很可能以此为理由,直接发动对这些国家基础设施的打击,到时候很可能就演变成真的“世界大战”了。

美国的目的,就是逼迫欧盟大国全心全意地走上拖垮俄罗斯的路线,而不是真的跟俄罗斯开战。因此,自己亲自做这件事,就算最后被俄罗斯发现了,俄罗斯也没办法以此为由,直接攻击美国本土的民用基础设施,这对于控制战争规模,避免战争风险外溢来说,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美国算盘打得是挺好,但唯一低估的,恐怕是欧盟对此事的态度。北溪管道对俄罗斯来说,是很重要,但也没有到关乎“生死存亡”的程度。可对于欧盟来说,就是欧洲在面对能源危机时最后的退路。

万一今年冬天欧盟遭遇极寒天气,因为能源不足出现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缓和跟俄罗斯的关系,获得俄罗斯天然气,就是救命的最后手段了。

现在美国把这个最后的手段给炸了,那么接下来欧美关系就只能寄希望于老天爷了。一旦老天爷不给面子,今年冬天太冷,让欧洲人过不下去了,到那时候,欧洲民意对炸毁北溪管道这事的反噬,绝对是海啸般的。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美国恐怕是给自己挖了个巨大的坑,且等着看他们到时如何收拾局面。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涵江新媒体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涵江新媒体 X1.0

© 2015-2020 涵江新媒体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