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江新媒体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1953年,北京胡同里一位妇女病死前向丈夫坦白:我曾是大清皇妃

2022-11-23| 发布者: 涵江新媒体|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1953年9月18日傍晚,北京城上空乌云密布,仿佛随时就有大雨倾盆而下,清洁工人刘振东收拾完最后一箱垃圾急急...
办公室装修

1953年9月18日傍晚,北京城上空乌云密布,仿佛随时就有大雨倾盆而下,清洁工人刘振东收拾完最后一箱垃圾急急忙忙的就回到了家中。

他家住在北京西城区的一个老胡同里,之所以走得这么匆忙,是因为家中有一个身体一直不太好的妻子在等着他回家做饭。

刘振东今年45岁,他的妻子名叫傅玉芳今年44岁,虽说两人无儿无女日子过得也比较清贫,但是夫妻二人始终相濡以沫非常恩爱。

自从傅玉芳身体出现问题之后,刘振东便不让傅玉芳做任何的家务活,让她全身心的养好身体,对于丈夫对自己的关怀,傅玉芳也一直感激在心。

当天刘振东刚赶到家,还没缓过神来,傅玉芳突发心梗昏倒在了床上,感觉到自己快要离开这个世界了,她舍不得丈夫,也不忍心再对丈夫有所隐瞒,于是说出了藏在内心多年的秘密:“在嫁给你之前,我曾经是大清的皇妃。”

听到相伴多年的妻子说出这样的话,刘振东不敢相信。随后傅玉芳便撒手人寰。傅玉芳临终前的遗言是真的吗?为什么一代皇妃最终会沦落到这个地步?

落魄贵族——文绣

傅玉芳原名叫额尔德特·文绣,出生于1909年12月20日。是满清八旗中的额尔德特蒙古族,属于镶黄旗。

当年额尔德特家族跟随多尔衮入关后被分配到北京安定门内定居,家族中世代有人在朝为官。

但是到了文绣父亲这一代却逐渐落魄,屡次科考不中后,文绣父亲英年早逝,从此文绣与母亲蒋氏靠着针线活勉强度日。

蒋氏原是汉族的一个大家闺秀,知书达理,虽然家道中落生活清贫,但是对女儿的教育却从不含糊。

靠着一双巧手为富贵人家绣花,赚钱供女儿文绣念书。文绣7岁就被送到了北京私立敦本小学,从小聪明伶俐的她在学校各科都是优秀,深得老师喜爱。

蒋氏常常告诫文绣:“现在世道变了,只有好好读书你才能彻底认清这个社会。”

文绣也非常听话,一边学习一边帮母亲做一些家务,日子过得清贫却安逸。本以为会这样一直生活下去,却不料这一切在文绣13岁的时候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1921年,居住在北京紫禁城中,保留着清室帝号的溥仪年满16岁了。所以宫里的太妃以及旧臣向外传出消息,要为这位小皇帝选个皇后。

文绣的五叔得知消息后,觉得这是一个光宗耀祖的机会,按照门第额尔德特家族也符合条件。于是就想到了侄女文绣,13岁的文绣身材高挑、皮肤白净大眼睛,看起来颇有富贵相。

就这样在文绣不知情的情况下,文绣的照片就被她五叔拿去送到了当时的内务府。

但是让众人没想到的是,文绣竟真的被溥仪“钦定”为了皇妃。从那以后,文绣便不再用学名傅玉芳,也不再去学校读书,由五叔教她君臣大礼以及皇宫内的清规戒律,并督促她开始熟读《女儿经》。

与她一同被选中的还有皇后婉容,按照清宫礼法,妃子要比皇后要先一步入宫,为的是第二天能够跪迎皇后。

末代皇妃——淑妃

1922年11月30日,文绣被溥仪迎娶进宫,被册封为淑妃。接着第二天婉容接被迎娶进宫册封皇后。她们二人进宫时一个17岁一个14岁。两个懵懵懂懂的女子就这样成了溥仪的一妃一后。

后人对于当初姿色过人的婉容给予了颇多关注,而长相稍逊一些的文绣却不甚了解,事实上相较于婉容,文绣才是那个富有才华的人。

一开始对于才华过人的文绣,溥仪也是颇为欣赏,两人经常一起交流诗文,溥仪还专门请了汉文和英文老师来教文绣。

“春光明媚,红绿满园。余偶散步其中,游目骋怀,信可乐也......然野畜不畜于家,如此鹿于囿内不得其自行,犹狱内之犯人,非遇赦不得出也。庄子云: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不愿其死为骨为贵也。”

文秀曾经写过这样一篇《哀苑鹿》,她把自己比作哀苑鹿,形容自己在宫内的生活。溥仪也曾在《我的前半生中》提到过文绣的文笔,称其文笔秀雅、立意不凡。

从哀苑鹿中我们可以看出,文绣典雅的语句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文绣在紫禁城中始终向往着精神自由,她觉得自己在这后宫之中就像是在监狱里。

事实上文绣在后宫中的生活确实不尽人意,虽说不愁吃穿,但是在后宫争斗中,像文绣这样不谙世事的人是毫无优势的。

文绣的身份毕竟没有皇后婉容尊贵,再加上自身出身贫寒,而婉容家庭背景雄厚。不仅思想观念有着较大的差异,就连生活习惯也让文绣感到非常不自在,最明显的就是在一日三餐之上。

溥仪对于西餐情有独钟,文绣不喜欢西洋玩意儿,能与溥仪吃到一起去的也是婉容。但是他们成婚之后,溥仪常常要与婉容、文绣一同吃饭。

一开始溥仪为了文绣还会将就,只早餐吃西餐,晚餐大家一起吃中餐,后来索性和婉容一起顿顿吃西餐,文绣便独自在房间吃饭。

慢慢的文绣和溥仪之间就有了距离,在这场后宫争斗之中,婉容占据了上风,文绣也只能默默向隅悲伤。

“拥被难成梦,萧萧一夜风。浊醪聊自饮,朝日照窗红。”

从文绣这首小诗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这深宫之中,文绣是不受宠的。

并且从现存于世的婉容写给文绣的信中也可以看出,婉容是看不起甚至有些嘲笑文绣的。

婉容虽然长得漂亮,但是秀外却不慧中,对于这个小自己三岁的妹妹也毫不客气。她的文字粗俗,错别字也是比比皆是。

婉容的文笔不伦不类,完全不像是出自大家闺秀之手,她似乎非常看不惯文绣的勤学,甚至作俗谣来讥讽这位才女。

在这深宫之中,婉容常以捉弄文绣寻乐,而溥仪对此也从不制止,文绣除了闭门读书之外,每次收到婉容的书信都以泪洗面,身心颇为煎熬,几次自杀都没成功。

1930年,就在文绣对眼前的生活深感绝望的时候,中华民国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民法》,民法规定“允许自愿离婚”。

整日闷闷不乐的文绣,一次偶然的机会见到了好友玉芬,玉芬一语惊醒梦中人:“现在是民国时代,溥仪被赶出了皇宫,就不再是小皇上了,民法他也是要遵守的。”

听到玉芬的话,文绣点头称是,接着玉芬又说:“如今社会倡导的都是男女平等,溥仪这样欺负你,你完全可以状告他同他离婚,并向他索要生活费。”

平民百姓——傅玉芳

1931年夏天,当时文绣已经随溥仪搬到了天津。平时不怎么出门的文绣,从住宅走出,周围人也只道是文绣想出门散散心了。

殊不知文绣径直走到了一家律师事务所,通过律师向溥仪发现了一封律师函:

“事帝九年,未蒙一幸;孤衾独抱,愁泪暗流;备受虐待,不堪忍受。今兹要求别居。溥应于每月定若干日前往一次,实行同居。否则唯有相见于法庭。”

这封律师函发出之后,文绣也就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敢于和皇帝离婚的妃子,当时人们称之为“妃子革命”。

接到这封律师函的溥仪,如五雷轰顶,这对自认为还是皇帝的他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文绣提出离异的消息在全国也不胫而走,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国强报》率先力挺文绣,赞扬为“数千年来皇帝老爷公馆破题第一遭的妃子起革命”。

溥仪觉得上法庭有损皇家颜面,于是立即吩咐律师:“尽快私下解决此事。”双方律师经过交谈最终签订了《离婚协议书》:

二人自今日起脱离关系,溥仪一次性付给文绣5.5万元,之后不能再向清皇室有任何要求,双方亦不得有损害彼此名誉之事。

被迫离婚之后的溥仪,为了挽回颜面还在报纸上刊登了“上谕”:

“谕淑妃文绣擅离行园,显违祖制,应撤去原封位号,废为庶人。钦此。”

宣告离婚之后的半个多月,溥仪便逃往了东北,末代皇后的下场也非常凄惨,40岁时死于逃难途中。

离婚后的文绣当时年仅22岁,独自一人从天津回到北平的她早已无家可归。母亲蒋氏已经离开人世,当初被赏赐的四合院也已经被一个本家私自卖掉。

虽说当时手里有溥仪支付的5万多元的生活费,但是支付过律师费用以及酬谢亲友的人情费之后到文绣手中也仅剩下两万多元。

1932年,文绣开始了新的生活,她恢复了当初的学名傅玉芳,由于之前接受过不少的教育,在北平的一所私立小学谋得了一个教师职位,教授学生国画。这是文绣自力更生之后的第一份职业,她也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当过人民教师的皇妃。

但是好景不长,她的原皇妃的身份就暴露了,在附近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各地记者也纷纷前来报道,随后众多好事之人便前来文绣所在的学校门口一睹皇妃风采。

面对这种情况文绣不得不辞去了心爱的教师工作,继续隐姓埋名。但是生活总是要继续,要想活下去文绣就不得不出去工作,这期间她包装过纸盒度日,也在街头叫卖过香烟,还去瓦工队里当过苦工......

在这期间虽然她饱尝人间疾苦,但是文绣从来没有后悔过,因为在精神上她始终是自由的。

后来抗战胜利后,36岁的文绣经过友人介绍来到了一间报社工作。不管是什么样的工作交给文绣,她始终完成得非常漂亮,再加上文绣才学确实出众,于是深得社长器重。

社长同情文绣于是出面把她介绍给了自己的表弟刘振东认识。当时刘振东在国民党军北行营中负责管理中南海库房。

1947年文绣与刘振东在北平结为了夫妻,婚后夫妻二人相处得非常融洽,文绣也有史以来第一次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这段军官太太的生活也成了文绣一生中最安稳的日子。

后来北平和平解放后,曾经是国民党军官的刘振东内心非常害怕,一度想跟随国民党队伍逃到台湾,但是文绣劝刘振东留了下来,并让他坦白了自己的历史问题。

1951年,因刘振东表现良好,解除群众监督管制后,北京市人民政府把他分配到了西城区清洁队当工人。

刘振东有了工作挣到了钱,和文绣的生活也有了一定保障,于是夫妻二人便搬到了西城区的劈柴胡同里。

虽说只有一间10平米的小房子,但是在这里二人却度过了解放后的一段平凡幸福的平凡生活。

1953年9月18日,文绣突发心梗离世,丈夫刘振东始终陪伴在妻子的身边。在文绣死后,刘振东用木板给妻子做了一口棺材,在工友的帮助下,一代皇妃额尔德特·文绣被葬在了安定门外。

坟前没有任何的墓碑,一捧黄土掩去了文绣的棺木,也掩去了文绣由落魄贵族女到末代皇妃再到平民百姓的悲凉一生。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涵江新媒体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涵江新媒体 X1.0

© 2015-2020 涵江新媒体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